散文论
2022-05-11 10:11:10
无锡英才网
中国的散文是源远流长的,从先秦文献开始。再后来,譬如“二十四史”中的《史记》,很多篇章都是优美的散文,有的甚至是短篇小说的始祖。这些年来,中国散文有一个新的发展,散文的结构也好,写作方式也好,比较自由,不像写小说,你还要构筑情节,还要塑造人物,还要组织矛盾、刻画人物性格。像写剧本,搞个电影剧本的话,每三分钟都要有一个高潮,一部电影要是没有二十七八个高潮的话,这个电影就没人看。电视连续剧更是如此,现在动不动就是二十集、三十集、四十集,甚至是上百集。但散文是高度凝练的,而且是简洁的、明快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散文很受读者欢迎。 散文其实有这么几大类—— 第一是抒情类散文。我觉得现在抒情类散文越来越少,写抒情类散文的好像都特别年轻,在特别的一个年龄段,喜欢抒情。触景生情也罢,或者是感慨也罢,但是这种抒情类散文也被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心灵鸡汤搅得到处都是鸡汤味,尤其是手机出来以后,每天都是人生的感慨。早上一打开微信,每天一个感慨,你说这是不是散文?这也是散文,你说不是散文呢,好像也不是,但是介于它们之间。我有很多的微信圈,这些圈呢,我经常潜水,不说话,我就看他们说什么,看他们每天在想什么。我都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找来的,有的是转载,有的是原创,每天感慨很多,过去叫感慨万端,我看感慨十万端都有。所以这种抒发情感类的散文,随着手机平台的出现、微信圈的出现,它正在对散文带来一种挑战,那就是短平快,有时候几百字,有时候几十字,好像微信限定是150字,超过它就不让你再上。当然,有时候有真知灼见,确实有些非常真切的感慨。譬如前段时间北京连续28天有雾霾,关于雾霾编写出来的段子,实际上也是抒情散文,我就非常感慨那种智慧。还有某某人一旦出事,这人如果是很有影响力的话,马上按《史记》的列传方式给他编一个段子,编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当然有一些职业写手和网站包下来的写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日思夜想,琢磨着怎样把最新的东西搞得有噱头,然后发到微信上,发到网上,这是一个类型。 第二是游记性散文。随着这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各地都在打造自己的形象,塑造地方品牌,便动用一切手段来调动作家或当地的文化人来写作游记性散文。这些年游记类散文也很多,以至于最近这两年大报就不愿意登这些散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游记类散文都不中读,也有很耐读的,毕竟都是一些高手在写,也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精品,对于地方文化的发展,也还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历史上就有一些文人墨客留下很好的游记文字,比如《黄鹤楼记》、《岳阳楼记》、《赤壁赋》,这些地方就此扬名。而历史上这些文人墨客没有走到的地方,现在开始由一些散文作家用他的笔触,来书写这个地方。 针对旅游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就是《应当正视旅游业中的“伪文化”现象》。这个“伪文化”现象呢,后来越来越普及,譬如天南海北发现很多溶洞,和桂林的溶洞没有什么区别,也是有水,有钟乳石,然后有各种各样的诠释。一听介绍,都是相同的形象,不是孙悟空,猪八戒,就是王母娘娘的洗脚池,等等。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牵强附会地把一些民间故事套上来解释。然后互相地争,这个也在争,那个也在争,让普通老百姓有时候无所适从,这是一个“伪文化”现象。“伪文化”现象其实不仅是旅游业存在,因为这些年来假冒伪劣横行,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现象,又是我们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法治建设跟不上,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譬如我们的奶粉对于下一代的危害,大家也已经认识到,这样的东西在发达国家是不存在的。现在我们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环境在逐步地得到治理。但是这些横行的东西,在旅游业中又显得比较突出。那么这些折射到我们散文中,也还是存在的。所以,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游记散文,在有相当的好作品的同时,再过十年二十年回头一看,有些就会和时代一样被翻篇。 第三是回忆性散文。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全国性的命题,譬如“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等。围绕历史主题来写作,这些主题散文,具有为下一代、新一代讲述历史的任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作家文摘》报,读者说它办得好,仔细分析读者的年龄阶段,一般都在45岁以上,这些人对革命史、建国史,还有我们伟人的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尤其是过了45岁到60岁的读者,每看到一篇,那是如痴如醉。我有个不确切的统计,在我国过了60岁的人,已经过了1.5亿人口,比重还在增加。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能为这个庞大的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在这一点上,散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这些主题写作、命题写作,有相当一部分痴迷的读者。现在年轻人的说法是粉丝,这些粉丝呢,非常的执着。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也必须有这样一个文体,它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按现在说法是释放正能量的。 第四是写景写人的散文。这些散文也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而且写得非常单纯,非常的清澈,非常的轻松愉悦,令读者爽心悦目。这个我觉得在任何社会背景下,都是需要的。因为人是情感动物,人是需要释放这种美好情感的。你要是情感释放不了、心情愉悦不了,那么各种问题就来了。现在比如说咱们国家成了癌症高发的一个社会,有种种原因,比如吃的可能带着农药,喝的水可能有些污染,这些都是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你老是闷闷不乐,老是郁结着,那癌症自然就找上门来了。而这种释放心灵的郁结,我觉得散文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刚才那种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给人一些亮丽色彩,给人一些韵律的散文。关照人的心灵的健康,更多的是文化,更多的是艺术,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文学艺术,没有文化,没有精神食粮,来丰富你的心灵世界,来给你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更充实的心态,你的肌体健康很难保障。现在,有一个统计,说中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那么我们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是应该在有健康身体前提下提高,为了这个,我们的文学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散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刚才列举的散文类型中的一些作品,也不能全部对它褒扬。但是从整体上讲,我觉得在释放正能量这方面,应该是有巨大的作用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就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文学,他评价“有高原,没有高峰”。不光是小说或者其他类型,包括我们的散文写作,也在其中,整体水平很高,但内容特别突出的、巅峰状态的作品还是比较稀少的,这个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最近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于老一辈作家,或者对中年以上的作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对青年作家,这确实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因为现在出现很多奇特的现象,出现大量的宅男宅女,就是连鞋都不买,家门都不出,工作也不找,爹妈养着,从来不知道社会是要靠经济、能力来支撑的。有的下一代呢,两代都靠爹妈养着,成了啃老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人民是什么、土地是什么,都没有感觉。那么这样的作者呢,他凭着他的才华和激情,能写一段时间,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延续不下去,或者越写越干巴。应当说深入生活这个命题,是非常切中要害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融合,可能纸介媒体的影响力会逐渐萎缩,有未来学家预测,最后一张纸介报纸是在2038年将在纽约消失,后来又说是最迟2044年。将来就是新媒体,就是网络,像手机阅读。大家都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实际上自媒体时代最容易掌握,是每个人都直接参与的。用散文写作来抒怀,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述出来。我关心年轻的微友们,每一个年轻人感慨的就是那点事,其实对于走过来的人来说都不算事了,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他们情感的郁结。这说明人类的优秀品德,你要让它发扬光大,而人类的弱点,人类内心的郁结,不需要你教育,不需要你提倡,它都存在。面对这些,我们的写作就要发挥作用,尤其是我们的散文写作,应当发挥特殊的作用,对年轻人指点迷津。即便是成年人,因为现在是专业化的社会,专家专家,只专一家,他虽然能把计算机摆弄好,但他对社会人生矛盾非常困惑,这是他解决不了的,所以也还有大量的自闭症患者、抑郁症患者。在这种专家型时代出现的问题,比过去更加繁复。这时,文学艺术将提供一些间接的人生经验,同时也会给他们一些间接的开导,从而摆脱某些心理障碍,摆脱某些他们钻进去的牛角尖,把他从那个死角唤回来。这样的话,文学将会发挥空前的作用。上海一个研究生给另一个研究生下毒,他后悔了,他对遇害学生的家长道歉,同时对自己父母说你们忘掉我吧。这句话是非人性的,作为父母怎么可能忘掉孩子呢?虽然他是研究生,是研究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他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缺乏基本的常识,所以他才会做出这样灭天伦的事。而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们的高分制的教育的失败之处。我们的散文写作,我们的文学创作,逐渐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就是要疏通人心理上、心灵上的郁结。实际文学说来就是一个心桥,就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散文。通过阅读你的作品,两个没有接近的心灵可能会接近,心灵中有些越不过去的坎,越不过去的鸿沟,通过文学这道桥,就越过了。人与人之间最后是心灵的沟通,心灵沟通上建立理解,理解之上是包容,包容之上便是一种畅达。 过去是三百六十行,现在三千六百行、三万六千行、三十六万行都出来了,在这种背景下,隔行如隔山,最隔膜的是人心。而人心的隔膜是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的,有社会的,有文化的,有家庭的,有个人背景的。那么人心的沟通,就需要我们文学来实现,需要文学艺术。艺术是感化,文学是沟通。散文的作用,就是让隔膜的心、冰凉的心、已经铁石心肠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都变得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然后相互给以启发,给以力量,获得一种心灵的正能量,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完美。 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散文写作,最终一切是为了人,为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同时为人群的沟通服务,把人心灵中郁结的、封闭的、走入死角的那部分,重新唤醒。然后按照我们理想的社会行为构造心理,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这样的话,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即便常常有雾霾,但心灵是敞亮的,心灵是没有雾霾的。只要人的心灵没有雾霾,现在各种各样的身心疾患就会远离我们,这比吃各种各样的保健药要好,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下的文学和艺术,包括散文的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通用模板
推荐范文
范文 | 模板
- 王钦若写诗为吃肉 2022-05-11
- 真正的相爱,是彼此成全 2022-05-11
- 我高中的最后一小时 2022-05-11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22-05-11
常用 | 推荐
- 文明史与师道尊严 2022-05-11
- 郁达夫王映霞是这样把家毁掉的 2022-05-11
- 无人问我粥可温 2022-05-11
- 怨妇三千你独具一味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