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阎刚小说集《村上的将军》
2022-05-11 17:28:03
无锡英才网
如果我的记忆没错的话,从小说集《圣手》开始,阎刚从五峰深山里孤独抬头,开始了他独自的文字言说。这个孤独者从学校走进了深山,又从深山走进了城市。他做过乡村教师、县机关干部和现在任职的区文联主席,一直在文学写作中寂静地生活,为我们勾勒出了一系列乡镇人物的脸谱。这些带着浓郁乡土色彩的脸谱上,无不充斥中国特色的官场气息,透出的是小人物内心无时不在的恐惧,揭示的是小乡镇与大社会的一次次人格演出。他的中篇小说集《村上的将军》,便是他表达这种忧患心灵的最恰当的情感形式,也确立了他作品的品格和灵魂,透露出他的胆识和魂魄。这也是我在读完《村上的将军》后的第一感觉,正因为这样一种感觉,让我对阎刚有了更深的了解。 阎刚这本中篇小说集里,收录了9部近些年创作发表的中篇小说,几乎都是写乡镇人物的。对于阎刚的小说,在一些评论文章里,有人称之为“河口系列”和“官场系列”,但我以为这些所谓“系列”都不能表达阎刚小说的内涵。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觉得无论“河口”还是“官场”都只是一个戏台,戏台搭在哪儿,演戏就在哪儿上演,而感动我们的只能是演戏的人。所以,我以为阎刚的小说,就如沈从文所说:“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阎刚的小说就是挖掘“乡镇人物”那种在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那种底层的人性,那种无时不在的内心恐惧。 阎刚的视角总是对着他自己所熟习的“乡镇人物”,把他们一个个用文字刻画出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为我们展示出一种真实的“乡镇人物”生活场景。特别是对乡镇官员的描述,更是入木三分。从《乡选》(发《当代》2005年一期)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读出这种以小示大的官场运作,以及官场人物的各自心态。文华、胡振清、李实厚这三个人都是县乡官场里的人物,他们心里都很明白,“乡选”只是一场设计好了的戏,但他们仍然十分投入地进了各自的角色。文华为了演好这场戏,怂恿老同学李实厚来当配角,于是一场看似无趣的戏变得有趣了。当然,胡振清也是这场戏中的配角,他虽然清楚这只是一场戏,但心里仍然感到恐惧,因为在官场中,“万一”偶尔也会发生。 “荒诞”的戏剧就这样上演了。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官场人对文华提醒说:“小文呐,这层纸你都捅不破,还能在官场上去混。……你去指导下坪乡,搞得大家都不安,你知道吗?那个李厚实要是真正选成了乡长,不知好多人都要受误伤,尤其是你和胡振清,你知道吗?他选上说明什么,说明以前的人定错了。这个责任谁负得起?(《乡选》)”这时的文华,才知道自己把戏演真了,此时若不赶快收场,那将是把自己和老同学都推到了悬崖的边缘。所以“这几天夜里,文华睡觉老是做着同一个梦,他梦见李厚实在一个泥团里挣扎,没有人去拉他一把。文华急得要命,他递过去一根长篙,不想李厚实越陷越深……(《乡选》)” 小说读到这里,总觉得心里怪怪的,或许作者也是这样,有一种欲说但又不能言说的滋味。就如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他们不作为,而是不能作为。在阎刚这部小说集里有大量的类似描写,如《角色》、《任上》、《我想英子》、《原点》中,个人的信念和才华都被无形的“潜规则”熬干了,只能成为戏剧中的一个角色,照着剧本中的设计消耗自己的一生。这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忧虑,但又不甘心在这样的现实中失去自我。略萨说:“文学就是一把火,它要把世界一切不公平和丑恶统统烧光。”于是作者把“文学就是一把火”烧向了自己,把心灵弥漫的困惑乃至熟知的生活天问般地揭示与众,在读者心中不经意间产生强热的冲击力。 阎刚长期生活在乡镇,乡村民众为生存所透出的人性和发生的故事,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是他文学创作中的源泉。从他过去的许多作品里,如:《圣手》、《铜老》、《河葬》、《发子》、《翠鸟》、《银项圈》等,作者都以悲悯之心,用文字的方式着力于乡村原始纯朴的人性,朴素地叙述着乡村民众那般寂静地活着,又寂静地死去。展现出乡村民众的困窘生活与愚昧的灵魂。这让我想起昆德拉曾经这样感叹:“在黄昏的余晖下,万物皆显温柔;即便是残酷的绞刑架,也将被怀旧的光芒所照亮。”这或许就是阎刚小说的动人之处,更难得的是作者对现实始终持有一种反思与批判的态度。 每个作家都会因他独特的心路旅程和生活状态而长期形成之写作风格。就像这本小说集的作者所说的那样:“我生长于乡下,并在乡下工作了多年,乡下的人和事成为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正是这样一个因素,使得阎刚在进城工作之后,犹不忍割断与过去生活的联系,在太多的诱惑面前尚自扮演一个多情乡下少年的角色。 在阎刚的小说中,我更喜欢他对乡镇官场的描写。从这些小官吏的命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潜规则”像幽灵一般,笼罩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无时不刻地扭曲着我们的灵魂。在体制与良知面前,似乎并没有是与非,只是一个身份。一旦进入体制,善与恶便没有明显的分界了。在阅读阎刚的这类作品时,会常常体验到作者内心的一种忧虑,一种隐含在文字间的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又表现在小说人物的言行中。 阎刚小说的语言着重于朴实、生动,体现了对乡镇人物描写的特质。但这样的语言也局限了他创作空间。就叙事层面而言,还存在着注重于故事性而忽略了艺术性。我想,这可能是作者在今后创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个冬季真是寒意早到,可是在我重读《村上的将军》这部小说集时,内心却充盈着一种激情。这种激情应该说不是来自于这个寒冷的冬季,但确确实实连我自己都能感到这些文字具有了夏季的滚烫。原以为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兴趣,都会随着时间长久而冷却,现在看来,我很难真正地摆脱对这个世界如此顽固的依恋,包含那些真实的高贵和善良、纯美的爱以及平凡岁月里的人性光辉。 一个作家,只有把握住真实的洞察力,才能写出品格高贵的作品。这是文字游戏和写作技巧无法替代的。可喜的是,阎刚近年来一直在文学创作上探索不止,长篇小说《河口纪事》,正是他近年来执著探索的结果。从这部长篇小说里,我似乎读到了一种哲学的思考,并感受到一股先锋的味道。这或许正是作家在进行某种蜕变吧。 我一直认为,文学就是文学,它不需要向任何权势邀宠,也不渴望所谓主流认同。文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才是文学之为文学而存在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正是对历史的补充。在历史那巨大的潮流冲击下,作为个体生命的人,也得留下一点自己的声音。 写到这里,让我感受到人类本质上是善于忘怀的动物。伤痛抑或仇恨,都容易被时光所风化,尤其当文学变为利益,化文字为油彩粉墨之后,曾经的呻吟抽泣竟可能变声为娱乐的淫浪。就像那些此刻正沉醉于其中之人,他们似乎也在怀旧,但他们已不再记得那些在恐怖下的人性践踏,在温饱的余年,支离破碎的人生被重新缝补成一道轻薄肤浅的抒情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荒诞。 幸好阎刚不是,阎刚的作品也不是。 (作者单位:三峡文学杂志社)
通用模板
推荐范文
范文 | 模板
- 王钦若写诗为吃肉 2022-05-11
- 真正的相爱,是彼此成全 2022-05-11
- 我高中的最后一小时 2022-05-11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22-05-11
常用 | 推荐
- 文明史与师道尊严 2022-05-11
- 郁达夫王映霞是这样把家毁掉的 2022-05-11
- 无人问我粥可温 2022-05-11
- 怨妇三千你独具一味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