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期,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班主任需在进行后进生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后进生转化的工作方法,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今天给大家找来了一年级后进生转化教师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中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要提高此阶段后进生的作文水平,教育者必需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选择恰当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中年级后进生的习作辅导是一项艰苦而繁琐的工作。为了能探究其中的特点、规律,更好地对中年级后进生进行习作辅导,培养其表情达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提出该课题进行实践研究。
一、后进生辅导的界定:
小学习作后进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由于缺乏积极作文情感动机,语文学习习惯差,表达能力欠缺等多方原因而导致习作学习困难重重。在习作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教者采用有效的辅导策略,关注帮助他们走出作文学习的困境,调动后进生的内在潜质,帮助他们逐步做到有话能写,学了能用,想写,会写,善写,乐写,放胆倾吐心声。
二、后进生辅导的研究目标:
在构建环境和谐、课堂和谐与人际关系和谐的大和谐中,回归后进生的生活世界,回归他们的言语表达天地,让后进学生心灵飞翔,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三、后进生辅导的研究内容:
1、小学中年级习作后进生的习作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2、激发小学习作后进生习作兴趣,习作情感策略研究。
3、小学中年级习作后进生习作辅导策略研究。
5、改进小学中年级后进生习作评价方式研究。
作文教学中转变后进生的过程,包含着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热爱后进生,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后进生在课堂上才能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教学民主、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才高,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度才显著加强。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情感的融洽,特别是设法寻求契机融洽后进生的情感。可采取以下措施:
经常与后进生在一起,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逗”他们说话,消除他们的焦虑感。
写作文前,将作文题目,要求等透露给后进生,并提前指导,让他们有习作心理准备。
作文课上与课后,多给后进生个别指导。
后进生的作文草稿或提纲打好后,悄悄地“初评”,避免交本后重做。
允许后进生写自己爱写的东西,不规定按老师出的题去做。
把命令改为建议。严厉的命令往往会导致对立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在纠正后进生的错误时,用商量的口气建议他们怎样做。
经常开展作文咨询活动,聘请作文小顾问,为后进生质疑解惑提供方便。
广泛听取后进生对教师作文教学的意见,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递“小纸条”等形式。
与后进生保持联系,力求得到家长的多方面的支持。
开展“手拉手、共前进”活动,设立“热心人”奖,激发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帮助后进生。
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强,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一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批改作文时,尽量找出后进生作文写得较好的地方,给他精神鼓励。对后进生的作文评分有以下一些方法:
暂不打等级。传统的作文评分是一次性的,这无法使后进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有的通过对某篇作文的一次写作,刚摸索到写好这篇作文的门道,可是等级已定,只好“望分兴叹”便不愿再修改或重作;有的感到反正是不合格,便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如果我们在批改时对后进生的作文先不打等级,而是辅之,以有效的补差措施,待他们经过修改或重作,直到有进步再给等级,就能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错误而遭到老师严厉责问,自我调节能力差而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影响和对社会阴暗面缺少应有的正确认识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刘东杰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他平时不打不闹,是个乖男孩,但是学习非常差,如果背书,他十分钟也记不住一句话。但是他的体育特好,今年的冬运会上,他掷沙包是全校第一,获得了一等奖,为此,我表扬他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二、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刘志才,他外貌有点缺陷——斜眼。学习也特别差,不懂拼音,不会写字,考试最多能考10分,同学们都说他写的字是“甲骨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的自尊心还特别强,谁说他,他跟谁急,但是他有个优点——能说。于是,我抓住这个优点表扬他,没想到从此以后,一到我的语文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少先队活动时候,他也起来表演节目,慢慢地,他的学习居然有了进步,模拟考试时,他考了32分,我非常高兴,奖了一本笔记本给他,这是他第一次得到的学习成绩奖,他哭了,同学们都哭了,大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坚信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更好的。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