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体现,忙忙碌碌,努力一定会有答案,但不努力意味着你根本不可能成功。那么关于相关的总结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医院见习工作总结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医院见习工作总结1
早上7点,起床,洗刷,吃早饭,一系列准备之后,7:30准时走出家门。从我家到门诊大概3公里的路程,途中要经过两个红绿灯,过三四次马路。快走的话大概20分钟,济南的这个夏天有些闷热,太阳公公早早的挂上了枝头,赤裸裸的打消着无数人外出的念想,马路上偶尔几个早起晨跑的路人,显得那么突兀,大多的是忙着上班的“同胞”,快节奏的生活,正式开始。
走进熟悉的门诊,没有过多的寒暄和问候,放下书包,轻车熟路的开始了熟悉又有些生疏的工作,一切还是老样子,安逸平稳,好像去年初来乍到的时候。还是熟悉的患者熟悉的工作台熟悉的同事,甚至,熟悉的味道。
大多的时候我是负责抓中药的,党参,黄芪,白术,甘草…30g,15g,3g…每天的生活重复且简单,偶尔空闲的时候,师傅会问我几个常见的方子,有时可以回答出,大多时候是看不懂的,师傅常说“中医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你还小”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毕竟只停留在书本上,如何正确的应用于实践还需要慢慢的摸索。偶尔会帮大爷大妈量个血压,测个血糖,唠唠嗑,大多时候是听他们说起他们的故事,谁家的小谁找对象了,市场上的茄子又涨价了,高温还要持续几天…偶尔会有几个热心的大妈也会询问我的情况,总是适时地提醒着我,自己早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偶尔会有病人问你些许奇怪的问题“大夫,我吃饱了就撑得慌不吃就饿得慌咋办”“大夫,我觉得自己胃热呢,没事吧”诸如此类。偶尔会帮着哄下小孩子,大多数情况下,是束手无策的,只能眼睁睁无辜的看着他们,小医有时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每次输水打针什么的,只要爸爸站在旁边一瞪眼我肯定乖乖的,反观现在的孩子呢,别说是打针了,莲胶囊都要哄着吃,小小腹泻,全家人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哥哥姐姐呼呼啦来了一大推人,捧在掌心的孩子不知道能不能读懂大人的良苦用心呢?等你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希望你们还能够想起小时候大人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并且能够报以哪怕十分之一的爱与关怀。
大家对小医的称呼有很多,小姑娘,小护士,大夫,妹子…我喜欢大家叫我,小潘。每次听到总是能给我一种我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从事并且始终坚持的东西,那种平等并被尊重的感觉能让我在私底下偷偷地乐好一阵子,“小潘,帮我起针吧”“小潘,倒点水”“小潘,你又来了啊”…很亲切,忙碌却也快乐,小医觉得能被大家记住的感觉,真好。不知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医会被多少人记住呢?不知道大家又会怎样的评价小医呢?不知道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只希望不管怎样自己能成为一名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好医生,如此,就好。
不忙的时候,小医喜欢找师傅聊天,有时,他会说起自己学医时候的趣事,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放肆,他们也曾默写方歌时漏掉的君药,他们也曾傻傻分不清的草木标本,他们也曾玩过的小白鼠跟小青蛙,还有他们独属于自己年代的恶作剧…大多时候,师傅会说起曾经医治过的病患,好像再叙说自己的老朋友,隔壁家的张三,邻村的李四,每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仔细到写过的每一个处方病人的每一个特征,我想那应该就是身为医生最引以为傲的时刻吧,无愧于心的发自心底的骄傲。当然也有过很多质疑声,别看是声名远扬的老中医,可是一样难逃被质疑的命运“医生啊,我都吃了十付了,咋还没好”“医生,你看我孙女咋还严重了呢?”大多数病人来就诊都是怀着药到病除的迫切心态,可是中医中药见效往往有一个缓慢的过程,面对这样的矛盾,医生就显的有些无奈和被动了。可是小医从没见过师傅皱起眉头,印象里的他会悉心的开导病人,面带微笑,不慌不乱“你来找我看病自然是信任我,我肯定是要给你治好的,急不得急不得“小医在想,如果是初出茅庐的大夫面对如此境地又会有怎样的处理呢?尴尬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质疑和不信任,面对压力和困境,我有没有这个信心迎风而上呢?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看法,就只能对自己做出改变,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我有些迷茫,不过我想未来还长,而今我要做的是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扎实认真的学习技能,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让结果看起来毫不费力。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领略针灸的魅力。前段时间不知是因为吃了不洁的食物还是受了风寒,小医的急性肠胃炎犯了,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胃痛,腹泻,伴有轻微的头晕。师傅说针灸也许会好的快点。第一次亲身体验白晃晃的针还真有些打怵,看别人有时候都会不寒而栗更不要说是自己去试验了,针穿透皮肤的时候,只是微微感觉到麻木,可是随着针到达目的穴位,轻拢慢捻,立刻就觉得穴位处痛麻胀,并且伴随有气在手臂上走窜,手指也开始不受控制的抖动起来,胃似乎也不像一开始那么痛了,这种感觉持续了大概有一分钟左右。小医第一次发自肺腑领悟到中医能流传数千年且经久不衰,果然是有自己独到神奇的地方,想要真真正正学好中医,不付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恐怕很难实现。
一个短短的暑假见习,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医学生的就业与选择,众所周知,现在的就业难,难于上青天,无数菁菁学子待业家中,无人问津。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而医学生大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 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可是反过来看看,不难发现,门诊,作为医院直隶的医疗机构,却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也许没有过高工资和福利,但是却足以满足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到底自己想要的未来是怎样的?
与此同时,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
一个月稍纵即逝,转眼小医要开学了,回头看看自己呆过的工作台,自己摸过的听诊器,有太多太多不舍,师傅有时会笑着说,咱家小潘要长大了,不久就是潘大夫了。其实对于未来的日子有些向往,更多的却是有些恐惧,有些害怕去承担。可是我知道时间是永远不会因为你害怕就停止的,既然选择了前方就要风雨无阻。
医院见习工作总结2
寒假,我终于开始了盼望已久的见习。想着终于有机会进检验科,能够从见习中了解本人所学的专业,心中便充满了期盼、好奇、紧张、兴奋等等复杂的心情。从而对医院、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期待着能够展翅飞翔。相信着自己,可以渐渐的迈向成功。感受着这次见习的热血。
带着一份希冀和一份茫然步入了县级医院检验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见习。尽管我们仅在这里度过了短短的一个星期的时间,但也正是这短短的一个星期使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以后进一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做了良好的铺垫。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生梦想的前期准备。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首先,医院做了相关介绍和有关的规定,及其在院的个人形象,服务态度。在其中感受到了医院的辉煌成就也及严密程度。即此,暗暗的为自己鼓劲,不求做到最好,只求做到更好。
医学重之于细心与责任。刚开始觉得好朦胧,动手能力差,精力不集中,但这只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明白了许多试剂的用途和检验某种成分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对血液的检验有了更大的明知, 在血液临检,看着自动做剖析的流式细胞仪,再回想教师课堂上所解说的内容,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在体液临检,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来看看样本。而这些来自不同人的、或阳性或阴性的样本才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对于如何采集标本,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如何收集标本,如何分离,如何进行检测都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静脉采血。在静脉采血中的一却注意事项,如何做到快速准确的取血。以此,应做到几点:准备、按摩、消毒、针刺、拭血、吸血、加样。随之仪器将会自动进行分析,最后只用打印出结果就可以了。形式虽简单,要有效力和熟练,就必须多练,取得质量触就成果。
感受这医学的严密,从而陶冶自己的严镇。将病人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用心去体会病人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只要你及时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病人就能感受来自你手心的力量,也许他们就会获取一份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疾病不攻自破。病人手中一张张的报告,看似简单,其实这是经过一位位教师的质控、实验、检测、检查、复核,这一步步慎重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固然在外人看来检验人员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当不测或者特殊病症呈现时,才发现日复一日的积聚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检验人员不只仅请求对专业学问牢记在心,也更需求大量的实践操作经历。
认识到医学学习永无止境,能够认真学习。有同情心地体察体谅他人 ,有责任感:地义感及负责尽职的态度, 有诚实地勇于面对及承认挫折,有虚心的态度以病人为良师,人外有人,有服务心的为人群谋福利的奉献精神,坦然开阔的胸襟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再次走进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负担,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
此次见习,固然只要短短的一个星期,可是却使我理解了很多关于检验科工作的状况,认识了很多教师。医学是一门典型的实践科学,作为一名医学生,若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积极地向老师和前辈们学习,不懂就问。见习并不仅仅是跟着看看,而积极也并不是总跟在带教老师的后面,还得主动争取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要害怕做错,胆怯只会令我们止步不前。
关于这个专业和本人的将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愈加明白了未来的目的。其实我对于专业的医学知识还只是略懂皮毛,但是在这次见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医院里检验科的模式流程的了解,以及对于医患关系及医患之间互动的更深一步的理解。通过这次见习让我了解了许多,学习了许多,一定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经过这些,我明白一个答案:凡事从一点一滴做起。
医院见习工作总结3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屡见不鲜,今年十月份的“温岭杀医事件”再次将医生这个本应受人尊重的群体推向风口浪尖,医患之间真的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还要杀多少医,见多少血才能唤醒人心最本真的真善美?我们带着这些困惑,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再次来到附院,用心去感受真正的医患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换位,思考医患关系
又一次走进医院,走进心内科病房,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熟悉的化学味道,我们一行人走到护士站,找到当天负责带我们的护士老师,简短交流后我们被分到不同的病房。同其他人一样,我走进病房后正打算与我负责的病人作一个自我介绍,虽然平日在学校里还算活跃,可一见到床上的阿婆满脸病容,话到嘴边有咽了下去。阿婆似乎有所察觉,见者两个陌生的面孔也愣了,还好搭档反应快,迅速走上前去,和阿婆解释了来意。
经过一次磕磕绊绊的交谈,我们了解到,阿婆姓黄,已住院一周,问她是什么疾病入院时,她摇头说不清楚,只知道在家时一劳作后容易头晕,心慌,不得已才被家人送进院里。大约过了十五分钟,我见阿婆针水已尽,便赶紧想管床的护士汇报,一会儿工夫,进来一位年轻护士,她已经身怀六甲,依然挺个大肚子,熟练地为阿婆换了针水。完事后她端起盛放药水的盘子,说阿婆下周有几个检查要做,要我帮忙去预约一下。之前也有过志愿者经历,大致流程也知道,所以很快就应了。手里拿着检查单,一份B超,一份CT和一份MRI,简直无法想象,先是费用就是一大笔,更何况是一个身患眼疾的老妪要不断在各个楼层、各种机器之间穿梭,对病人的心理来说,又是一次多么大的考验。我想,她的内心除了恐惧,就只有麻木了。
预约检查是件考验人耐心的事,CT、MRI要去三楼,B超在六楼,楼上楼下跑得也够呛,这还不算上排队的时间。估计前台护士也不耐烦了,不断地有人过来问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到我们检查?我们都等了半天了!一开始,护士的还是友善的,渐渐地,声音也放大了起来,家属见状,也只得乖乖回座位等待未知的检查通知。从六楼跑下三楼搂着阿婆预约CT、MRI,迎面而来的又是一个问题,一切事项办妥后护士问我要病人或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说到时通知病人用,因为管床护士也没有和我说过这一茬,打算再跑回病房问清楚,忽然想到搭档还在病房,便一个电话过去,一番解释之后才把所有的检查办妥。不得不感慨,还好我对医院比较了解,若是换成病人家属,多绕几圈也是常有的事儿,花钱找罪受,人家不发火才怪。我大致也了解到了大多数人不喜欢医院的原因。医务工作者本身也是人,也是会产生情绪的,但带有情绪工作就不对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我们应多一些宽容,多一点爱心,多一次微笑,用真心待人,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主动,重塑医患信任
在与患者与家属的交流中,有一位病人告诉我们说,他是一位建筑工人,工作时不小心从八楼摔到七楼的阳台上晕倒,当时耳鼻喉三个部位流血不止而紧急送到附近的医院。但在那家医院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且情况没什么好转才转到我们附院。来到院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诊断室眼部周围骨头错位,左手轻度骨折。医生建议动手将骨头复位,因为已经影响到了他的视力。而这位患者担心手术有风险,问医生能保证手术成功,手术后不会有其他问题吗?医生说手术成功率很高,基本没什么后遗症。但病人不相信,要医生写一份保证书,保证手术一定能成功并且手术后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医生听了这样的话后,尽可能的跟他说明一些手术的不可能预性及医学的复杂性,但这位患者只要医生写下保证书才肯手术,而且先让他住院观察,药物治疗外伤先。这个病例中的患者明显缺乏了对医生的信任,这样的不信任影响了医生对这位患者的治疗。这个病例让我想到了如今社会上的大多数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例如就诊时带各种各样的摄像机、录像机等工具,要不就是要医生百分之百的保证手术治疗能成功等一系列举措。在我看来,这些举措都会令医生寒心,原本一颗真诚的心也已经被这种行为给毁掉。如此,又怎能要求医生关怀体贴,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呢?
从我们开始接触病人,再到要求医生写保证书,这些行为都是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如今社会上这种现象数不胜数。患者来到医院,把健康和生命托付于医者,医者在接受委托后,真诚相待并努力减轻患者身心痛苦;而患者交付出自己的信任后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样的信任关系不是都有利于医患双方吗?当然,某些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这也是病例中这位患者要求书写保证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构建医患信任,每个人都有责任。作为医务人员,除了精湛、优秀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外,医务人员的行为举止都能影响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如果医务人员多一点耐心,多一句嘱咐,多一些微笑;患者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抱怨,主动放下心态与病人沟通,我想,重塑医患之间的信任也就不难了。
奉献,用爱温暖病房
这次我们还见到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只有四岁,却患有占位性松果体瘤,压迫到垂体导致身体发生改变吧。幼小的他也许对肿瘤没有任何概念,但是我们非常清楚,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所以,许多时间我们都围着他陪他玩。
每一次实践活动回来,总会给我们心灵深深震撼,病人往往不容易,虽然现在医患关系非常紧张,但不能让无辜的人成为受害者。我们不能因为那些丑恶的职业医闹以及无理取闹的患者而麻木了我们的心肠,淡漠了我们对患者的关怀。来医院的患者,有许多都饱受剧烈的痛苦,此时,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精湛的医师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同时,真诚的关怀和照顾给予了他们心灵上的甘露。每一名医师,都应该以能帮助患者作为行医目的,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在行医时,可以尊重病人,尽力满足病人需要,以病人为中心,帮助病人。而适当的沟通可以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虽然医生每天都要面对许多的病例,但是也想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去面对病人。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呢?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那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如果连别人最脆弱的时候都不能对人施以援手,对其进行人文关怀,这种连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态度都丧失了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医学技术再高终究有限,可友爱的光芒是无限的!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让我们用真诚去打动患者,用热情温暖冰冷的药水,用善良点亮病人的心房!医者的爱,应该是一种大爱,一种无声的爱,一种无私的爱。对于医者来说,爱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奉献。医者,用心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