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思想,诚信乃是一种自然,正如健康和善与人一样。那么关于相关的总结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个人教育见习总结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见习心得感悟1教育见习是师范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础。为使学生了解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师范学院08数学一班41名同学自20xx年x月x日至10月x日,都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了教育见习。现将我08数学一班的见习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七天的行程,凸显匆忙无措,却寄予我班每位同学记忆之中最美好的一笔勾抹。
孩子们如鸦雀破蛋一样高音夹杂刺耳的童音与教师授课时梳理成章的知识网络,留给我们班每位同学弥足珍贵的财富,以下是我班教育见习工作的基本情况:
1、在见习的七天旅程之中,同学们深入中小学课堂,对中小学环境、管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有了只管真切的认识;体会到学生们那不被世俗玷污的童真和老师的辛苦与光荣,与老师和可爱的孩子们建立了纯真而深厚的又情。
2、通过见习,同学们认识到中小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既符合小学生兴趣和现有经验,有有助形成新经验,如有些老师的课独具创新,一改死扣教材的做法,不以教材为唯一,而是补充了比教材多出数倍的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的分化内涵,要讲究课堂艺术。
②既体现出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小学学习的直观性、形象性、可能性。如同学们在交流会上介绍在当地中小学校利用视频教学。
③听课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到一些老师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育思路。如一些老师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新课。
3、通过见习,学习到小学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学习到小学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发展培养儿童能力的教学经验。
4、通过见习,观察和了解到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状态的调控,以及教学风格特点。
二、在这难忘的旅程中,我们班每位同学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各指导老师对我班学生的表现普遍认可,同学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体现当代教育的特色。对待学生和蔼可亲,遇到问题能顺利解决,同时注意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获得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尤其对同学们能够严格遵守纪律和制度,礼貌对待老师,教育教学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工作等表现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三、通过交流会的了解,我们班的同学在见习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深入小学课堂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没有投入到教学当中去,这样对教学工作有很大影响,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有投入到课堂中去,又如何带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么?
2、在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中,老师布置的作业问题是一个纠结性的问题,我班学生在老师是该多布置作业还是少布置作业产生了分歧,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3、有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班同学觉得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下应该开创新得教学模式。
4、“管理是一种时间,其本质不在于知”,在本次见习活动期间,我班同学已开始一些教学工作。从中发现班级管理一些问题,学生在班级中是处于被动,老师则处于主动。这样不利于学生体现自身的优点以及缺点。
素质教育重视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才能体现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长处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看到自身的潜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特长才能有利于个性品质的形成。如:老师可以把教师设计,布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这次见习同学们都认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存在这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相信我班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勇于实践,熟练的掌握示范技能,加强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挺高自己的各项技能,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打好基础。
教育见习心得感悟2
是机会来的太巧还是我的运气,竟然我可以在新开的幼儿园开始见习,当然这也是考验我耐心与锻炼我们能力的时候,因为我带的班级是中班级,我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现就谈谈我见习的体会:
即将毕业的我,三个星期的见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它与实际的幼教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看完前辈们的教学后,我感受到幼儿园教学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愉快、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幼师对孩子要充满爱心,自己要有耐心,老师自己要有特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时间久了,慢慢习惯了,就要开始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要学习东西,我们也要像其他老师一样学会备课,备课是老师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我们也要不断学习老师的备课经验。这次见习令我感受颇多,我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平时的上课纪律上可以看出来。我上课的时候由于讲课不生动,所以,往往有时候纪律就不如有经验的老师上课的好了。
过后我也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想成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要随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避免意外的发生。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教育见习心得感悟3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教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所以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教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状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教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样分析课文、怎样调节气氛、怎样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能够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能够,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状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厌恶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教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状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仅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
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超多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之后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务必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头,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教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理解。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终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透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那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样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潜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潜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潜力、应变潜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能够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述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透过写景抒发自我“喜”的情绪。之后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透过大事表现自我的‘悲’的还是透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我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能够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述,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我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终,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述,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能够看出,找切入口,
确定目标,设置问题资料,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仅教师能够提问,学生也能够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之后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写了什么,怎样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之后由我带着他们一齐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终,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透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样去提问就应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资料。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思考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就应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用心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多谢教师对我的鼓励,多谢教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能够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所以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透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透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透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我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我作答。
最终,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教师总结,也能够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资料?”、“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资料,总结能够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到达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潜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用心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教师“十分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教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教师的不一样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教师都会有各自不一样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就应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就应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教师就应根据个人的不一样、学生的不一样塑造并持续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