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读后感往往能给更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去阅读原作内容,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大家对书上所写的了解,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飞狐传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飞狐传读后感篇1
在《雪山飞狐》写出的五十年后,我拜读了这部原着。我想,要是我以前压根就没有通过影视等渠道来了解飞狐的相关故事,今时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不过一切多说无益,我只能是尽量的使自己觉得未曾了解过。
?雪山飞狐》中确实没怎么大手笔的来写飞狐胡斐,确如作者所言:《雪山飞狐》的主角应该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在当中并不明显。
故事的开始到结尾似乎就发生在一天之内。从天龙门追踪陶氏父子到胡斐与苗人凤决斗,都是一天内的事,但故事却绝不是一天那么短,当中牵连到了一百多年来的江湖秘闻。众多秘闻就在这一天之中从一些关键性人口中渐渐揭开。
读者大都认为故事的结尾:胡斐的一刀是砍还是不砍是一个悬念,作者也认为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实我认为整篇故事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绝不谨于此。(当然《飞狐外传》的出世却好似解开了这些疑团)
一些江湖上发生的事支离破碎的在众人口中道出,好似信手拈来,又自神神秘秘;可许多情节的关键却又深究不得:如胡一刀与苗人凤父辈的瓜葛,苗人凤妻子与田归农的情感纠缠,胡斐与田归农之间有过怎样的一番斗争等等等等。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好看
武侠当然是包括了武和侠两层的,当中与之鲜明对比的自有一些小人。如外号镇关东的,却一点都不敌宝树和尚,而宝树和尚一听胡斐来到,竟吓得躲了起来。
?雪山飞狐》最终透露的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人为财死。其中的侠义多是通过侧面来描写:像胡一刀杀贪心官污吏,土豪恶霸,这些都似只在人们的传言当中,当然这些传言也不由的人们不信。
读完《雪山飞狐》,现下的我只觉自己与金庸先生的差距根本就不能用差距来衡量,觉得心中空空所失。
飞狐传读后感篇2
?雪山飞狐》是我在金庸所写的著名的十五篇小说中最喜欢的一篇。这篇武侠小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章节,但却是精益求精,使我看得根本停不下来。
?雪山飞狐》这部小说的真正情节就是以:胡、苗、范、田这四大家族的百年恩仇发展的。这百年恩仇的形成,却是一部血泪斑斑的故事,听者伤心,闻者落泪,令人伤感,亦令人深思。
胡、苗、范、田原本是闯王身边的四大护卫,个个武艺高强,赤胆忠心。而且,这四兄弟手足情深,一起出生入死。但是却因为:胡侍卫以一死卒假充闯王献与清兵,将闯王安置于一隐秘庙中为僧。苗、范、田三人以为闯王已为胡出卖受害,在行刺吴三桂时巧遇胡,未与胡澄清误会即将胡杀死。后来胡之子将实情告知三人,三人当众自刎。但其后代仍不知内情,苗、范、田三家遂与胡家世代为仇。百余年来,四家子孙冤冤相报,无一代能得善终。
但如果仅仅是因为不明真相而不断寻仇也就罢了,却偏偏有不肖后代投奔真正的死敌——清王朝,从而使得一场寻常的江湖恩仇演变成与朝廷相关的纠葛。
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但是因为故事中穿插了太多的对话,每个对话都是一场血泪的纠纷,导致了这篇小说的形成。当然,这些小说里的人物,情节,对话都是虚拟的,但却给人一种“事实就是那样”“这件事好像真的存在”的感觉。
虽然这部小说在金庸作品中只属中乘之作,但我觉得它应该是属于上乘。在整体结构和场景设计上,作者表现出高超的才华。作品正面叙述的情节只发生于一日之内,而向读者介绍的故事背景却横跨百余年,整体结构在这种处理之下,异常紧凑。
在人物对话表述情节上,小说借鉴了西方的叙事方法,增添了现代色彩。以武林秘闻制造悬念,则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小说结尾处,不是像一般小说那样有一条“光明尾巴”及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是故意留下一个特大的悬念让人揣摩思考与选择。
飞狐传读后感篇3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就像一阵清风拂过脸颊,书中的片段似过电影般在我脑海中闪过。
我看到了大侠之威武豪迈,看到了友人之情深义重,看到了情人之不舍不弃……武侠小说中恶人千千万,但我更愿意去记住那些好人善事。
二十七年前,两位绝世武林高手——胡一刀、苗人凤,因为祖辈间的怨恨不得不打架报仇。虽是仇人,但两人的相处模式与亲兄弟并无区别。比武时他们各显神通,饭桌上他们谈笑风生,似是兄弟,倒不如说是知己。但最后因被小人暗下毒手,“死”在了苗人凤手里。我看到了苗人凤当时的悲痛与绝望,也看到了他誓死为胡一刀照看儿子的决心。
但意外总是埋伏着,出奇不意地毁掉一切。那个孩子丢了,这无疑是给苗人凤雪上加霜。
二十七年后,一位名叫“雪山飞狐”的人来了这里,他就是胡一刀之子胡斐。在胡斐身上,我看到了他与苗人凤之女苗若兰的.情意绵绵,看到了胡斐在月光下对苗若兰说的那句“宜言饮酒,与子携老”的深情以及当苗人凤以为他在“欺负“苗若兰时要跟他比武的痛苦,他的犹豫不决:要性命还是爱情?苗若兰在等待他,可他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性命。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胡斐的选择到底是怎样的?或者,有情人真的能终成眷属吗?我希望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部作品中,不管是胡苗两家的爱恨情仇还是大侠之孤傲洒脱,都让我读到了或多或少的一丝酸楚。这到底是个悲剧吗?但我想作者想给我们传达的是需要我们慢慢体会,慢慢品味的珍贵的思想宝藏。
飞狐传读后感篇4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的《雪山飞狐》该是极富人性的。它讲述了四个家族因一个人之死的误解而相互残杀的事。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内心刻画极为到位,人物的情感之变使故事悬念层层揭开,可结局仍为悬念。
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就有善恶。读完《雪山飞狐》我仍不能给主人公单字的好或坏。他有勇气与爱,这是他的善,但他也缺乏包容与大爱。他好吗?是的。他坏吗?是的'。
这样的人物是美得。这种美不似理科的计算,它是艺术形式上的美感。一本小说中一个健全的形象需要一些不完美,这个人物才可能美起来。小说是表现情感和思考的艺术形式,一本好的小说总是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要让人物成为人,就必须要有人性,要有所缺失。
武侠小说虽是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的作品,但是金庸先生对人性的探究是严肃而又深刻的。所谓的人物形象大多数是作者主观思考的特定形式的客观表达,而真正让人物形象实体化的是读者。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作这个系统,直到读者接收,才算完成。正是因为金庸先生把读者对人性的理解放在首位,将书中的人物写得不那么绝对,才成功的接上了读者那边的显示器,才如此顺利的完成了写作。
这部小说最妙之处在我看来是结尾。其中胡斐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种抉择,而在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个性,凭着个人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抉择。这段评论我非常喜欢。他这一刀劈或是不劈必是人性使然,是他内心斗争的一方所为。或许金庸先生留下这么个结局,怕已分不清胡斐的思想,他已然独立存在了。金庸先生自然非常清楚如何同读者构建交流的桥梁,至于桥的形状大小你自己定,因为每个人心中的河流不同,或宽或窄,或急或缓。胡斐劈与否,随它去好了,何必又要让他学乖呢?
?雪山飞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人类精神与情感的变化却是微乎其微的。正是如此,这样的小说才能持久的唤起人们的思考与感动,才有人不断的流传阅读下去。
飞狐传读后感篇5
书写的是胡斐的大侠成长之路,不过主人公太过于侠义,心态软,不了解江湖险恶,常常会被人欺骗,面对仇人(非苗人凤,此指田归农一类)也过于心慈手软,不能当机立断。
这本书在与《雪山飞狐》的衔接上存在点bug,
第一、雪山飞狐中,胡斐与苗人凤决战,苗人凤对胡斐一点印象都没有,只是问它跟胡一刀的关系,没有问与之前救过他的少年的关系,但是外传中苗人凤虽然没有见过胡斐的面(因为瞎了),但是交谈甚多,而且还切磋过武功,除非苗人凤失忆了,否则不可能不会想起胡斐的。虽然外传是后面写的,但这样设定苗胡的剧情与后面雪山大战就有矛盾了。
第二、阎基和平阿四虽然只是个酱油角色,但是也是见过面的,而且还抢了他的刀谱,而且脸上刀疤明显,宝树和尚居然记不起他,这也有点强词夺理。
在其他方面
1、程灵素在临死前为什么不吃那几个药丸,不吃白不吃阿
2、袁紫衣为什么在凤天南临死的时候要叫他爹,不科学啊,整书没怎么相认,突然冒这么一句
3、袁紫衣师傅是谁,看完我都没搞清是谁,只知道是峨嵋老尼姑,连个名字都没有就把人吓怕了?难道她跟别人说的是袁士霄?
飞狐传读后感篇6
第一处,凤天南已经被胡斐打得屁滚尿流悔不当初,然而趁着胡斐被调虎离山之际,不先自管逃命,而首先选择残杀了命贱如芥的钟阿四一家,这牌打得相当不合情理。
凤天南处世为人虽然恶棍,但又不是智障,相反,他能有今日鼎盛威名和地位,心机和城府必是少不了的,从他后来设计献宝结交于胡斐完全可以看出他为人肯定不傻,以钟阿四一家人命之微薄,怎抵得上自己和儿子的千金之躯?杀之除了泄愤,只会激怒胡斐,莫名增加一个不共戴天的强大仇敌,这绝不是白手起家走到荣华富贵的凤天南所能做出的选择。(本来只需夹着尾巴跑了,胡斐不会追得这么起劲)但是为了剧情的快节奏推进,这么写我也就忍了。(凤天南:我能怎么办,剧本这么写我也很绝望啊)
而第二处袁紫衣自爆尼姑身份的这一处转折就显得突兀而前后矛盾,实是强行悲剧骗一波眼泪。原本机灵叛逆的侠女,穿上尼姑服饰突然画风性情大变,让初读到此处的观众和胡斐都措手不及 。
一个刁蛮任性、聪明伶俐、狡黠腹黑、爱憎分明的女人,一穿上僧袍,立马变成了斩断情丝、大慈大悲的尼姑,这是逻辑爆炸的。在程胡同行之时,她不但偷听两人的谈话,还以另一只玉凤凰敲打程灵素:暗示胡斐心中始终有一个我,这怎能不让程灵素难过?如此争风好胜、贪嗔痴慢疑倶足,佛门五戒早就犯完了,后面根本不需虚伪、双标地谈其所立之誓。
金庸为了悲剧效果,强行把圆性写成一个渣女,教人不齿,何苦来哉!哪怕与汤沛同归于尽也比让一个前文精心铺垫雕琢过的女主声名狼藉好得多吧!
(为了与《雪山飞狐》相合,至《飞狐外传》末时,胡斐应为单身,所以袁紫衣与胡斐必然没有结果,但是处理得比较牵强,实有不成功之处)
飞狐传读后感篇7
重读飞狐外传,深感程灵素才是此书最大亮点,另一女主袁缁衣殊无可称道之处,不提也罢,唯一作用似是来衬托程灵素的灵心蕙质。曾听人说金老曾评说自己笔下女子中最喜欢程灵素,不知真假。但《飞》一书中程灵素为最悲剧也最吸引读者的人物当无问题。 91版的雪山飞狐并未太用心看,但也知道导演以颜值颇高的龚慈恩出演程灵素,虽有不尊重原著之嫌,但提高收视率方面则居功至伟。还有主题曲追梦人和雪中行,都是那一版的精华之处。
犹记得上学时玩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为求让灵素长陪主角身边,给她吃各种提高内力轻功等灵丹妙药,让她修习各种秘笈,好像达到某个标准还修习了易筋经,玩过这个游戏的小伙伴会知道那个游戏里让这个各项数值甚是低下的纤纤女子陪在身边,修习武功,斩妖除魔有多难,同伴们用令狐冲,张无忌、杨过、段誉等人做伙伴的早就通关了,我还在那里不知疲倦的练程灵素的级别。现在想起,或许那也可称作情怀吧。“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金老深通佛学,这段自《妙色王求法偈》所摘之句用过两次,一为郭襄,一为灵素,只是郭襄身上的悲剧色彩较灵素是大为不及了。读书毕,重听凤飞飞的追梦人,再想起这个偈子,竟不能罢,遂胡乱写了几句,博诸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