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XX年9月6日,湛江师范美术学院08书法班20名同学在班主任李永老师与乔志强博士的带领下外出专业学术考察。历时3个星期的考察活动,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寻访祖国名胜古迹,我们一路高歌,横跨五省(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浙江),访六市(襄樊,西安,洛阳,曲阜,泰安,杭州)。为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书法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审美眼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将书法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继承......
大家在制订一份外出考察报告的时候,绝对要强调思路清晰,所以在写的过程中知道有哪些一定要强调的事项吗?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书法外出考察报告范文4篇,供大家参考。
书法外出考察报告范文1
XX年9月6日,湛江师范美术学院08书法班20名同学在班主任李永老师与乔志强博士的带领下外出专业学术考察。历时3个星期的考察活动,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寻访祖国名胜古迹,我们一路高歌,横跨五省(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浙江),访六市(襄樊,西安,洛阳,曲阜,泰安,杭州)。为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书法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同学们的艺术审美眼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将书法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继承和创新!
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
具体考察:
第一站:襄樊
地点:米公祠
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襄樊首站出发。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
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米公祠!
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西安
地点: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
9月8日晚我们从襄樊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9月10日,我们一早出发,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9月11日,参观碑林。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XX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书法外出考察报告范文2
时间:
2地点:宜宾市江北公园—流杯池
考察对象:流杯池—书心为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祖籍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治平四年(1067)进士,宦途不顺,郁郁而终。先生,人亦称黄文节。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共游干东坡门下,号称“苏门四学土”。黄庭坚“上千文章,尤长于诗”,又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是北宋:书法的又一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黄”。由于元祜党人案的牵连,黄庭坚的书迹亦遭厄运,现黄庭坚存世墨迹30余件,以行书最多,次草书,再次楷书和行楷书。《戎州帖》又称《懒残和尚歌后记语》,是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惟一稍具平正面目的墨迹作品,可看作他楷书的代表作。每行一字,手:大如斗,壮伟惊人。《松风阁诗》、《送四十九侄诗》等作品,是较《戎州帖》略为行书化的大字行楷书。《松风阁诗》书法结构紧劲内恹,用笔则精劲秀挺,论者以为他曾参取欧、颜、柳诸体的书法。黄庭坚以擅长大字草书著称,著名的作品有《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杜甫寄贺兰镭诗》等。他的草书虽然貌似奇肆,实际上运笔很舒缓,并且笔法变化多端。苏轼曾说他的书法是“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确实道出了黄氏书法,尤其是草书的特点。黄氏的行书作品特多,《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稿》、《天民知命帖》、《惟清道人帖》、《制婴香方帖》等都是有名的行书作品。他的小字行书更为舒展自然,如《墓志铭稿》、《制婴香方帖》,并非有意地进行书法创作,随笔写来,却能楚楚动人。这些作品虽为小字行书,却能做到体势舒展,运笔不局刁;促,处处安排得匀称妥帖,而且用笔沉稳,笔法圆厚处微含峭劲。苏轼所说的“平等观”,在他的行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而在“平等观”中则有一种卓尔不群的风轨。
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上面的书法是黄庭坚的。当时考察时仔细留意了他的字迹,非常的流畅。
这是黄庭坚在元符三年春禄唐人五三章的内容,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当时去考察里面的时候很多石碑都进行了拍照,然后我单独选了黄庭坚的书法石碑。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 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唐代书家李邕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道出了学习的方法问题。历史上无论多么优秀的书家、书作,如果后代取法时不能理性分析,继承并创新,那么都可能形成流弊。最著名的是《集王圣教序》、颜真卿书体在宋、金时境况。南宋时几乎所有习书者都以《集王圣教序》为尚,形成了所谓的“院体”,书者全是一个面目,无异于印刷体,个人之性情几乎完全淹没在了《圣教》学体的法度中;而颜真卿字体在宋、金时学者尚其雄强,一味追求霸悍,如赵孟頫说的不在宏大气象上用心,只在点画上计较,便流为粗野无文。同样,黄庭坚的书法在他之后的这近一千年里,虽学者众,但成就卓越者寥寥,我们从后代书家学他书法的得失可得借鉴,以有益于我们的学习。
首先,学黄庭坚书法要深刻理解他的书论,明白他于书法的追求。黄庭坚是主张“人书合一”、学书先要去“俗”气的,并对“俗”有明确的定义,这便为我们学他的书法提出了最根本的要求。另外,他对许多优秀书家、名作的评论,也是我们理解他的审美观的金钥匙,只有深入地了解他的书法观,才可能全面的把握他的书法风格。
其次,要明了黄庭坚一生书法的发展脉络及其取舍。黄的书法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美到完美的。这便为我们提供了一活生生的个案,如他言“二十年抖薮俗气不脱”的自我反思,及他学颜《中兴颂》、晋《瘗鹤铭》的得失,以至他从“荡浆”这种“造化”中所得启发等等都是最应为我们重视的。另外,他书法从早年的学时人而有“俗”气到形成个人面目后变得有“习”气,再到晚年“习”气渐脱,不鼓努为力,趋于自然,这亦明确的向我们彰示了他的书法中何为可取,何为应弃。
第一,我们应从历史上学他而有成就的书家处得到启发。如祝允明学他的草书、文徵明学他的行书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他们对黄书开张体势的理解,对其行笔力度的师而造之,都是形成各自面目的基础。虽然他们在雍容自在等方面逊于黄,但在气势上都有过之处,这种“有局限”的突破对我们深刻全面理解黄书提供了文本。另外,实践黄庭坚书法理论,师其精神而不驻于字形的傅山亦具借鉴意义,傅的作品虽少黄书点画的长戈大戟特征,但气势的峭拔与展脱却合于黄书意象,他是着重于人之精神的培植,先学黄庭坚这个人,再波及到其书法的,因而相比于祝、文,更接近黄之精神一些。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学黄书的途径,即由黄之书论可学到黄书的精神,由黄之书法易得黄书之点画、架构,两方面虽都可走近黄庭坚书法,但若结合起来就是一条捷径。
第二,超越时风,是学习黄庭坚书法的前提。当代由于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普遍肤浅化,书法的教与学便注重形式而轻精神,这和黄庭坚拔“俗”之书风是正相反的。当代的学古派极似南宋的崇《集王圣教序》,追求点画等一,重小刀细工,全在“细”、“小”上下功夫,字中求字;而所谓创新者又都以古代民间粗犷自然书风为尚,但失却其自然,唯得其粗野无文,又极似宋、金间之学颜真卿所出现的问题。因而若不超越这时风向古贤看齐,加深文化修养,重视人格培植,便不可能真正理解黄庭坚及其书法,更谈不上师而造之了。
下面是黄庭坚的书法
松风格诗帖
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
通过这次考察和查阅资料,还有这学期的书法鉴赏课,我对书法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更对我们考察中的石碑上的黄庭坚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更为了解,相信以后通过自己的练习书法也更为长进。
书法外出考察报告范文3
时间:XX—12—22 地点:宜宾市江北公园—流杯池 考察对象:流杯池—书心为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祖籍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治平四年(1067)进士,宦途不顺,郁郁而终。先生,人亦称黄文节。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共游干东坡门下,号称“苏门四学土”。黄庭坚“上千文章,尤长于诗”,又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是北宋:书法的又一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黄”。
由于元祜党人案的牵连,黄庭坚的书迹亦遭厄运,现黄庭坚存世墨迹30余件,以行书最多,次草书,再次楷书和行楷书。《戎州帖》又称《懒残和尚歌后记语》,是黄庭坚书法作品中惟一稍具平正面目的墨迹作品,可看作他楷书的代表作。每行一字,手:大如斗,壮伟惊人。《松风阁诗》、《送四十九侄诗》等作品,是较《戎州帖》略为行书化的大字行楷书。《松风阁诗》书法结构紧劲内恹,用笔则精劲秀挺,论者以为他曾参取欧、颜、柳诸体的书法。
黄庭坚以擅长大字草书著称,著名的作品有《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杜甫寄贺兰镭诗》等。他的草书虽然貌似奇肆,实际上运笔很舒缓,并且笔法变化多端。苏轼曾说他的书法是“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确实道出了黄氏书法,尤其是草书的特点。黄氏的行书作品特多,《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稿》、《天民知命帖》、《惟清道人帖》、《制婴香方帖》等都是有名的行书作品。他的小字行书更为舒展自然,如《墓志铭稿》、《制婴香方帖》,并非有意地进行书法创作,随笔写来,却能楚楚动人。这些作品虽为小字行书,却能做到体势舒展,运笔不局刁;促,处处安排得匀称妥帖,而且用笔沉稳,笔法圆厚处微含峭劲。苏轼所说的“平等观”,在他的行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而在“平等观”中则有一种卓尔不群的风轨。
报告宜宾书法" alt=" 书法鉴赏考察报告宜宾书法" src="">
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上面的书法是黄庭坚的。当时考察时仔细留意了他的字迹,非常的流畅。
这是黄庭坚在元符三年春禄唐人五三章的内容,此石碑留在宜宾市流杯池的书心为书里的小道,当时去考察里面的时候很多石碑都进行了拍照,然后我单独选了黄庭坚的书法石碑。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 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唐代书家李邕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道出了学习的方法问题。历史上无论多么优秀的书家、书作,如果后代取法时不能理性分析,继承并创新,那么都可能形成流弊。最著名的是《集王圣教序》、颜真卿书体在宋、金时境况。南宋时几乎所有习书者都以《集王圣教序》为尚,形成了所谓的“院体”,书者全是一个面目,无异于印刷体,个人之性情几乎完全淹没在了《圣教》学体的法度中;而颜真卿字体在宋、金时学者尚其雄强,一味追求霸悍,如赵孟頫说的不在宏大气象上用心,只在点画上计较,便流为粗野无文。同样,黄庭坚的书法在他之后的这近一千年里,虽学者众,但成就卓越者寥寥,我们从后代书家学他书法的得失可得借鉴,以有益于我们的学习。
首先,学黄庭坚书法要深刻理解他的书论,明白他于书法的追求。黄庭坚是主张“人书合一”、学书先要去“俗”气的,并对“俗”有明确的定义,这便为我们学他的书法提出了最根本的要求。另外,他对许多优秀书家、名作的评论,也是我们理解他的审美观的金钥匙,只有深入地了解他的书法观,才可能全面的把握他的书法风格。
其次,要明了黄庭坚一生书法的发展脉络及其取舍。黄的书法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美到完美的。这便为我们提供了一活生生的个案,如他言“二十年抖薮俗气不脱”的自我反思,及他学颜《中兴颂》、晋《瘗鹤铭》的得失,以至他从“荡浆”这种“造化”中所得启发等等都是最应为我们重视的。另外,他书法从早年的学时人而有“俗”气到形成个人面目后变得有“习”气,再到晚年“习”气渐脱,不鼓努为力,趋于自然,这亦明确的向我们彰示了他的书法中何为可取,何为应弃。
第一,我们应从历史上学他而有成就的书家处得到启发。如祝允明学他的草书、文徵明学他的行书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他们对黄书开张体势的理解,对其行笔力度的师而造之,都是形成各自面目的基础。虽然他们在雍容自在等方面逊于黄,但在气势上都有过之处,这种“有局限”的突破对我们深刻全面理解黄书提供了文本。另外,实践黄庭坚书法理论,师其精神而不驻于字形的傅山亦具借鉴意义,傅的作品虽少黄书点画的长戈大戟特征,但气势的峭拔与展脱却合于黄书意象,他是着重于人之精神的培植,先学黄庭坚这个人,再波及到其书法的,因而相比于祝、文,更接近黄之精神一些。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学黄书的途径,即由黄之书论可学到黄书的精神,由黄之书法易得黄书之点画、架构,两方面虽都可走近黄庭坚书法,但若结合起来就是一条捷径。
第二,超越时风,是学习黄庭坚书法的前提。当代由于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普遍肤浅化,书法的教与学便注重形式而轻精神,这和黄庭坚拔“俗”之书风是正相反的。当代的学古派极似南宋的崇《集王圣教序》,追求点画等一,重小刀细工,全在“细”、“小”上下功夫,字中求字;而所谓创新者又都以古代民间粗犷自然书风为尚,但失却其自然,唯得其粗野无文,又极似宋、金间之学颜真卿所出现的问题。因而若不超越这时风向古贤看齐,加深文化修养,重视人格培植,便不可能真正理解黄庭坚及其书法,更谈不上师而造之了。
下面是黄庭坚的书法
松风格诗帖
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
通过这次考察和查阅资料,还有这学期的书法鉴赏课,我对书法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更对我们考察中的石碑上的黄庭坚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更为了解,相信以后通过自己的练习书法也更为长进。
书法外出考察报告范文4
硬笔书法选修课论文 浅 谈 书 法 作 品 的 欣 赏课程: 课程:硬笔书法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班级: 班级: 电话: 电话: 浅谈书法作品的欣赏
摘要: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艺术。欣赏书法作品,可以获得 摘要 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欣赏书法要从字的用笔、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 质入手,同时还要结合书法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并且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欣赏好 一副书法作品。
关键词:书法 书法作品 书法欣赏 关键词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中国传统书法包含厚重的文化思想内涵,甚至儒释道三家思 想在经典书法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书法和其他的艺术是相通的,书法艺术美的形态、美的意 蕴里我们能看到、能体会到其他艺术美的品格。在其他艺术美的形式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书 法艺术美的形与质。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 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 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 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 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 “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 “长”的意思。 “多”字的“撇”画是这样, 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 否则, 字形就显得死板, 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书法欣赏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 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 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 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 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 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 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 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 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我们对美的欣赏和领略,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也必须从多方面 去领悟,并把其与自己的认识联系起来。若欣赏者也是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从专业角 度去窥视,采用隔段时间去欣赏品评一次的方法,则会有新的感觉和收获,甚至会同作品显 现出的人格化的物质内容进行交流, 也可以说与作品的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书者意欲表现出 来的内在意识,这时便会传给了欣赏者。这样,作品已不再是与欣赏者对立的东西,而进入 了欣赏者的情感世界。 姓名:/学号:/班级:/电话:
硬笔书法之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参赛论文 李伟华
我们从“美”字的产生可以了解到古人对“美”的看法。一种人认为“大羊为美”。羊成为美的对象,是和当时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羊是当时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对人类来说是非常可亲的。羊不但成为人们重要的食物,而且羊的性格比较温驯,是一种令人喜欢的动物,如羊角的对称、羊毛的蜷曲都富有装饰趣味,不少甲骨文中的“羊”字就是一些图案化的美丽的羊头。
也有人认为“美”是表现人的形象。“美”的上半步表现的是头上的装饰物,可能戴的是羊角,也可能插的是羽毛,表现一个人头上插着装饰物在手舞足蹈。体现了美和人物、美和装饰、美和艺术的关系。
从上面对美的解释看,美和生活,美和装饰,美和艺术,这几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并且美是具有形象性的。硬笔书法从美的几个角度看都符合美的联系和特征,在点画、结构、整体篇章都会显示美的这几个特性。
生活是美的,生活也创造了美。硬笔书法艺术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说它古老,是因为古人在没有毛笔之前,靠的就是硬笔,他们用刀刻,用木头和竹子、芦杆画字,也在追求着一种美。从古代大量留存的资料可以看出,成为我们现代研究与学习的范本。说它年轻,是大量使用硬笔书法是近百年的事。可以说现在硬笔与我们生活朝夕相处,不可分离,并有许多硬笔书法家创造了大量美的作品。
行政司机月度工作总结6篇 >> 前往阅读 转眼间2017年上半年已过去了,回顾这半年,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上半年度的工作。作为公司的行政专员,半年来,在公司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勤奋踏实地完成了上半年度的本职工作,也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现将这半年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踏实的工作态度:半年来,我坚持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自觉维护公司企业形象,妥......
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5篇 >> 前往阅读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在全局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我局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名类活动丰富多彩。我局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
班级安全工作总结小班最新6篇 >> 前往阅读 本学期我们小二班由三位老师进行教育保育工作,我们对班级安全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必须对班里孩子的安全切实地负起责任。开学初,我班共计29人,幼儿年龄为3至5岁,幼儿有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冒险精神也越来越强。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年初本班级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对幼儿实施系统的安全......